期刊导读

无线电电子学论文_三线建设时期中国集成电路事

发布时间 | 2022-04-04

文章目录

一、集成电路事业建制化的基础——政策演变和专业机构的建立

(一)国家关于集成电路事业发展的政策演变

(二)集成电路专业科研所的创立:中国集成电路事业建制化的起点

(三)集成电路专业工厂:中国集成电路事业建制化的发展

二、集成电路事业建制化的重要标志——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建立

(一)组织机构的设立

(二)科研所职工人员组建

(三)管理机制的建立

三、集成电路事业建制化的支撑——人才培养与专业期刊的创办

(一)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微电子学》的创办

四、集成电路事业建制化的重要表现——召开和参与集成电路相关会议

(一)召开“905”工程?集中设计会议

(二)参与各种研讨和表彰大会

五、集成电路事业建制化的成果——自主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

(一)重大科研项目创新

(二)开门办科研

结语

文章摘要:三线建设时期是中国集成电路事业建制化发展的开端。从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发展脉络发现,原电子工业部第24研究所(以下简称:24所)的兴起:培育了中国早期集成电路专业研究社群;培养了集成电路的专业科研人员、管理人才与生产人员;创办了国内最早的集成电路专业期刊;通过“开门办科研”,实现了成果转化。三线建设时期,24所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事业正式开启了其建制化历程,集成电路的研发成功和投产又代表了集成电路事业在我国完成了建制化。从建制化的动力机制看,呈现出“自上而下的中央统筹”驱动模式特征,反映了国家战略调整对集成电路事业发展的影响,同时亦不能忽视以24所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人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是集成电路事业进步的坚实基础。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F426.63


上一篇:无线电电子学论文_中国集成电路上市企业技术创
下一篇:工业经济论文_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